泸州40年,1983年3月3日

泸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自古商贾云集,是云贵川渝四省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早在明代就是全国36个纳税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在巴蜀与成都、重庆鼎足而立。清代有“川南第一州”之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是川南行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60年5月31日泸州专区公署并入宜宾专区,7月10日正式撤销了泸州专区,泸州市调整为地辖市。1960年到1983年上半年的20多年间,泸州由于行政区域受限,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受到制约。

当历史的年轮驶进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党把一切工作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犹如春风吹拂泸州大地,犹如春雨润育了泸州人的心田。泸州的工业、农业和“大三线”建设,使泸州经济地位又显现出来。

据了解,当时,泸州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占了宜宾地区的50%以上,粮食产量为四川第一,生猪存栏数、收购数也名列全专区第一,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化工、机械、酒业成为城市经济支柱。经济学家评价说,泸州没受行政影响而自我发展,其经济地位凸现,是区域优势、产业优势支撑了泸州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成功冲击着城市的改革。城市改革借鉴了承包制虽有效果,但作为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泸州体制上的局限已经不适合了。国务院在六五计划报告中指出,由于过去长时间经济指导思想上存在“左”的错误,经济管理的弊端,我们必须探索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把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解决“条条”“块块”的矛盾,作为三年内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要求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进一步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把一切经济工作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改革泸州,遇上了经济腾飞的大好时期。

1982年7月,正当荔枝红了,桂圆熟了,青果绿了的时节,地委行署由刘清顺专员带队,有地区计委、经委、财政和行署办公室组成的调查组一行10多人来到了泸州。

他们走访了泸县、合江、纳溪,考察了叙永、古蔺县,听取了地辖市和县领导的汇报,请了在泸的中央企业、部属企业、国防单位、省属企业、市属企业书记厂长座谈,深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调研……据时任刘清顺专员的秘书介绍,7至8月调查组走遍了泸纳合大地,各种座谈记录、数据报表汇起来有几尺高。

反映的情况归纳起来是目前的经济体制、管理体制束缚了经济的发展,其表现是市场、资源、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被分割了,而城市行政权力小,活动空间小,外环境阻碍了生产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成为行政附属,而要求解决的问题,地方又无能为力,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矛盾重重,不能相互支援,相互促进,事实上分割体制就是扯皮体制。地方和企业要求简政、放权、让路的呼声高……

地委行署调查组在8月形成了一个《关于泸州宏观经济发展的调意报告》。报告根据专员刘清顺的意见,必须实行行政分权,经济分权,打破条块分割。用行政扩大权限来管理,来调节资源分配,加大泸州经济的发展。调意组在向地委的《调查报告》中作了以下几个设想:

设想一,是为了把泸州经济地位突出来,行政权限上升半格为副师级,以增大泸州权力,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

设想二,是让泸州带上几个县的经济发展,让过去泸、纳、合习惯物流、人流的行政区划确定下来。(这就是市带县体制的提出)。

设想三,是把泸州作为经济特区,以提升行政地位,划一块出来成为泸州经济特区的范围,以化工、机械、名酒支柱业为龙头,打造特区经济。调查报中对泸州经济三大支柱产业的提出、煤炭资源利用、以市代县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等作了概述,为泸州未来发展勾勒了蓝图。

1982年9月,刘清顺一行代表地委行署前往成都向省政府汇报,蒋明宽、顾金池等省领导认为,宜宾地区的调意报告有价值,有新的思路,应增大泸州的权力,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指示回去后作一个泸宜市管县的报告,送省委省政府。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十月是欢庆的时节。就在1982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地委书记冯振伍通知农工部秘书科长、地委办公室副主任兼政研室主任何英诚、秘书一科唐思录二人到地委常委办公室有重要工作交代。据唐思录回忆,他俩走进常委办公室,见冯书记也坐在办公桌前,叫二人把门关上后说: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由地委草拟一个文件报上去审批,文件内容要求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1960年泸州地区合并宜宾地区的历史原因作交待。

二是撤销泸州专区后经济发展状况,政治体制,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利弊、得失。

三是为什么要分开,其理由是历史缘故,宜宾地区管辖县多,管不过来,打乱了习惯的政治、经济、管理范围,使全区经济发展受影响;传统的物流关系、人流关系、资源利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市县领导反应强烈,大中企业也要求突破目前这种体制的约束;介绍宜宾地区目前经济状况,工业、农业总产值、人口、资源;建立宜宾、泸州两个省辖市的内外部条件已经具备。

四是两市分开后,有些具体情况请省委省政府给予政策上扶持,经济上补助,还有烤烟指标分解、建烟厂问题、兴文县城搬迁问题等要在请示报告中表述清楚……

冯振伍书记还特别交代:这是个机密文件,起草后,所有草稿、正文及内容不能带出常委办公室,这是纪律。一份关系到泸州行政管理权限升格的机要文件就在地委常委办公室的茶几上诞生了。这份《关于宜泸两市建立省辖市的请示报告》经地委书记冯振伍签发,报送省委省政府,省委省政府转报中央和国务院。

1982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在头条发了《要重视城市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改革城市体制,解决“条条”“块块”矛盾,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文章,12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辽宁十城市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的消息,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湖北襄樊、沙市、宜昌从地属市改为省辖市后,经济腾飞的系列报道。“广东实行市管县”“重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报眼。

全国各大城市打破地区、部门、城乡分割,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乡结合、条块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犹如春风吹拂神州大地,犹如进军的号角,吹响了城市改革的冲锋号。全国掀起市代县、市管县的改革浪潮,市代县、市管县风起云涌。

1983年1月30日杨汝岱在四川省第四次党代会上作重要讲话:“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将现有地辖市或地区的经济中心分批改为省辖市,并实行市地合一,统一领导工业企业和周围的若干县。”“这项改革在泸州、宜宾两市和成都进行试点。”并指出:“为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必须扩大中心城市的权力,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四川省政府,成立省辖泸州市,辖泸县、合江、纳溪、原市区、古蔺、叙永县。几天后,人民日报在一版也刊登了泸州由地辖市升级为省辖市的消息。

1983年3月3日,从此改写了泸州的历史,3月3日不仅是泸州市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泸州老百姓欢庆的日子。

宜宾地委和行署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快泸州市班子的选派工作。据近10位当事人回忆,由当时的一位副专员率一班人到泸州,到泸县、纳溪、合江县研究一个多月后,提出宜泸两市划分开的原则:先分基数,即工农业总产值,粮猪、烤烟指标、财政收支上缴;后分干部走留,由地委书记冯振伍负责组建省辖泸州市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

据中共泸州市委大事记载,1983年4月27日省辖泸州市筹备组成立,由赵希尧、刘育仁、张玉清、刘清顺、曹锡森、邹正涛、肖乾发、徐明国、张婉萍、李湘惠、田润之11人组成。5月23日确定了泸州市机构设置和人员。6月14日,省辖泸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安法孝代表省委、省政府,宜宾地委书记冯振伍、副书记李箴言代表宜宾地委、行署对省辖泸州市的成立表示祝贺。

老同志们在回忆当年组建省辖泸州市时,还有几件事不得不提一提:

一是为了解决“沱灌工程”,在宜泸两地划开前把隆昌县已划归内江市。

二是为了突出四川盐业基地,把富顺县划给自贡市。

三是关于叙永、古蔺两县一开始划归泸州市,后国务院担心两个“老少边”贫困地区划到泸州市,会影响人均产值,增加泸州财政负担,不利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在1983年7月9日,国务院行文将叙永、古蔺县划回宜宾地区。后来在经济运行中,泸州的发展空间小,后劲不足,古叙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中心城市经济的支撑,加之地域经济的布局和发展状况、经济流向、干部愿望、老百姓传统习惯与要求等,为了泸州未来发展,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汇报,要求把古叙两县划归泸州市,与此同时,宜宾地区也派出干部带上资金、返销粮到古蔺叙永安抚干部和老百姓。到了1985年5月下旬,宜宾地区同意把古叙两县又划回泸州。

据当年起草文件的当事人介绍,文件内容同意把叙永、古蔺两县划归泸州市,同时要求地区税收少上交多提留,烤烟指标分解给泸州承担,干部建议等报告省委省政府,省里转报国务院,1985年6月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古蔺县、叙永县划归省辖泸州市,使泸州市经济发展空间和产业发展形成梯次状态,为后来区域经济特色定位,泸州经济圈的形成,新型工业体系的构建,城市化的进程创造了条件。

如果说,当初成立省辖泸州市是突破行政管体制、条块分割,以泸州经济来拉动宜宾地区经济的发展而提上了地委和行署的工作议事日程,那么,后来在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运行中,泸州市管县的成果,完全出乎当时决策者、支持者的意料。

经济学家和史学家评价说,市管县行政经济管理体制,不仅是改革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省辖泸州市的诞生拉开了巴蜀城市经济改革的序幕。其二省辖泸州市是宜宾地委行署探索经济体制改革战略性决策,是改革的巨大成果。三是市管县体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打破地区、部门、城乡分割,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不仅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了范例,而且也为后来经营城市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作出特殊贡献。

省辖泸州市成立以来,历届领导班子艰苦创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泸州各族人民前赴后继、同心同德,使泸州驶入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小蚂蚁-大泸文化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a788.com/581.html